昨天有则新闻在欧洲传的很火,说瑞典国有公司 LKAB 周四宣布,在基律纳一个大型铁矿附近的矿床含有超过一百万吨的稀土氧化物。
这个地方主要挖铁矿,预计储量是18亿吨,已经采了70多年,当然鉴于环境问题,实际开采力度一直不算大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倘若真有如此多稀土,足以满足欧盟未来对永磁体(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机必备品)生产的大部分需求。
当然,欧盟对此非常重视,毕竟老欧洲人和美国一样,就怕对中国依赖太深,根据2020年欧盟委员会的一份报告,当时98%的稀土需求来自中国。
不过由于稀土产业从挖到量产,打底需要十几到二十年,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必须大量从外部进口。
有意思的是,近些年世界各国似乎都热衷于寻找稀土矿,先是土耳其,该国去年7月宣布发现了大量稀土元素矿床,号称满足1000年使用。
土耳其地质学家估计,靠近西北部城市埃斯基谢希尔的地区拥有约 6.94 亿吨稀土金,这个水平仅次于我国。
先不说别的地区,欧洲自己都怀疑土耳其所谓如此大量的稀土是真是假,德国、英国的机构、地质学家都提出了质疑。
过了几个月,日本也爆出来说发现大量稀土,不过在海底6000米以下,日本一些政客和媒体鼓吹希望政府抓紧研究开采方案,并实现本土完全供应。
当然,大多数专家认为相比于露天开采,海底采矿难度系数相当大,光是压力问题就需要突破不少技术难题,毕竟海上挖石油深度也就1000米左右。
自从美国带头以后,世界反全球化趋势已经切实存在了,不少国家认为什么都能自己解决,不从经济角度,就算按照哲学分析也不大可能,地球是一个链条。
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希望自己国土甚至领海内有各种资源,稀土也只过是当下最为看重的罢了。
换种思维,我反而认为倘若有许多国家能够发现一定量的稀土,甚至真正投产出口加大稀土国际供应是件好事。
尽管部分还不够强,但整个稀土产业链从上游到终端,我们不缺市场份额,不缺客户,唯独缺利润。
每年卖的是多,2022年出口4.87万吨,卖了68.7亿元,钱比去年多赚了20亿元,这还是得益于全球通胀下的结果。
平均今年一吨卖14.1万,一公斤也就卖141元,相比之下不是稀有金属的镍去年均价都比稀土贵。
正因如此,前两年包括现在也有人在讨论我们的稀土说是“稀有”,卖的都是“白菜价”。
里面有很多历史因素,我们就不再分析,但倘若有其他稀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,对提高我们稀土价格总体是有利的,届时无外乎比拼技术,只要价格能上了,这些其实都不是问题。
而且,稀土,稀土,毕竟在地球的储量不多,即便世界个别地区发现并量产,量也不会很大,因此我们份额即便有所减少,但也不会很多。